我國疼痛學家治療三叉神經痛獲得新突破
近日,國際英文醫學專業期刊“疼痛研究雜志(J Pain Res)”在2018年第1期刊出我國疼痛學家、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暨中國科學院北京轉化醫學研究院安建雄團隊題為“半月神經節三氧注射治療頑固性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研究成果后,受到美國杜克大學頭面痛專家Wolfgang Liedtke教授高度評價,并聯系作者,希望雙方在該領域開展合作研究。(德國卡特臭氧三氧治療儀官網)
三叉神經痛表現為頭面部反復發作的刀割樣、撕裂樣或電擊樣等令人痛不欲生的疾病,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現代醫學對三叉神經痛的研究已有260多年的歷史,目前流行的化學性(酒精和阿霉素)和物理性(射頻和手術)神經干和神經節阻斷術,不僅可以引起面部麻木和肌肉癱瘓,而且復發率高;微血管減壓術則需要全身麻醉下開顱手術,也有一定復發率。
為探索不以犧牲感覺和運動等神經功能為代價的前提下控制這種頑痛,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安建雄攻讀研究生學位時,就在韓濟生院士指導下,利用針灸原理,使用經皮電刺激方法探索無創手段治療三叉神經痛,遺憾的是,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只能使三分之一的三叉神經痛病人獲得滿意療效。為了尋求更理想的突破性治療手段,(德國卡特三氧臭氧治療儀官網)安建雄隨后進行了20年漫長而艱辛的探索。其中第一個十年主要用于建立新型更接近人類三叉神經痛的動物模型;隨后的十年則在這個模型基礎上開展系列機理和治療研究,其成果陸續發表于國際期刊雜志。與此同時,根據轉化醫學原理,對人類三叉神經痛持續進行臨床研究。
半月神經節三氧注射系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等影像技術引導下,將藥物準確注射到病變神經靶點位置。安建雄團隊發現,(德國卡特三氧臭氧治療儀官網)這種療法不僅可以使包括手術后復發在內的90%的三叉神經痛患者疼痛有效緩解,而且對病變神經的痛覺、溫度覺和觸覺等功能有修復作用。
據悉,我國的臨床疼痛醫學近年在規模上獲得長足發展,但遺憾的是鮮有原創性成果貢獻于世。安建雄團隊的這項臨床研究成果不僅為三叉神經痛,(德國卡特臭氧三氧治療儀官網)特別是有創療法復發性、以及面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等頑固性疼痛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治療手段,作為一種有效神經修復和調控手段,修正了以往以通過“阻斷”疼痛傳導通路治療痛癥的機械唯物主義思維方式。
德國卡特臭氧中國總代18618373292
(責編:許曉華、趙敬菡)